培养目标
本专业学位秉承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宗旨,以“立德树人、服务国家”为导向,深植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交融的教育理念,培养具备健全人格、家国情怀、深厚的文学底蕴、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。毕业生应具备精湛的英汉双语能力、前沿的翻译技术、较高的艺术修养,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、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需求。
专业方向
本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的专业领域为英语笔译,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与文化,依托中西悠久的历史文化、丰富的文学资源、成熟的文化译介研究经验,聚焦于跨语言文化的精准转换与文本重塑,通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方法,探索翻译活动的本质与规律,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与文学译介的实践与研究。
专业特色
1.基于行业,成于实践
夯实翻译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,以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引领,对标语言服务产业标准和翻译项目工作流程,结合翻译实践课程,构建适应语言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2.基于语言,成于文化
聚焦学生语言能力、翻译能力、跨文化交际能力、百科知识获取能力、实践归纳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,培养能够准确传递英汉两种文化内涵,未来能够完成地域文化及地方文学海外传播工作的人才。
3.基于技术,成于创新
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工具的掌握,培养能够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翻译实践问题,具备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,以及翻译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4.基于平台,成于研究
依托文学翻译与数字人文陕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、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以及陕西省翻译协会、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、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协会等,整合科研力量,推动陕西文学对外传播与研究,反哺教学与翻译实践。
主干课程
笔译理论与技巧、翻译概论、口译理论与技巧、文学翻译、应用翻译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、语料库与翻译、计算机辅助翻译、中国典籍外译、文学翻译工作坊、机器翻译工作坊。
主要实践环节
专业实践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环节,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,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至少有15万字的笔译实践。集中实习、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。集中实践结束后,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实习报告,并进行汇报,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考核,合格者方可获得实践学分。
就业去向
文化传播领域: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、翻译行业从事专业笔译、口译、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工作;
翻译技术企业:可从事翻译技术开发、语言数据处理或信息技术企业的跨语言大数据分析工作,或是产品本地化相关工作。
教育领域:可从事英语教育或语言理论研究工作。
升学深造:攻读国内外翻译或语言文学专业博士。
优势推荐
1.雄厚的师资力量
本硕士点拥有“中国资深翻译家”“陕西省高级人才”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有影响力的40位外国专家”等称号的硕士生导师人才库,硕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,在业内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。
2.真实的实践项目
西北地区唯一拥有翻译专业硕士点(MTI)的民办高校,与传神语联网(亚洲语言服务企业前三)、中译语通(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子公司)、译国译民、上海文策、一者翻译技术公司、雅诚信翻译公司建立翻译实践基地,以真实翻译项目为推手,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技能的实践学习。
3.科研平台反哺教学
建有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、文学翻译与数字人文陕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(省级重点),新建文本提取实验室与笔译实训实验室,为学生提供科研场所和最新的计算机翻译软件工具,以科研项目研究带动人才培养路径创新,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中。
4.复合型人才培养
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与语言服务企业共建课程,提高翻译技术类课程体系的比重,构建“企业导师进校园、真实项目进课堂”的授课体系,培养既懂语言、又拥有翻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